鹽埕路上-鹽埕教會



  故事最早要追逤到清國時期,基督教其實早從西班牙統治時期就已經傳進來,當時天津條約開放基隆港跟打狗港(註1),1864年英國人馬雅各醫師來到打狗港,傳進了現代的西方醫學。他最早從打狗港上岸時,其實是到台南府城宣教,當時的台南還是台灣的行政中心,思想也比較保守,歷史上的看西街事件便可以看出,地方人士害怕西方醫學,因而造謠驅趕離開台南。



所以馬雅各又回到打狗港的旗津宣教,也因為當時打狗港有英國領事館,所以有個領事館的保護,瑪雅各也比較能夠安心的在打狗宣教,瑪雅各在旗津1865設立教會之後,很快地三年後1868就到了鳳山新城設立教會,也開始一路往北到台南設立教會,鹽埕教會的設立時機是到了日治時期,1923年鹽埕埋立地完工之後,也有許多現代建設,人口也逐漸變多,是由鳳山分會的長老們來到鹽埕設立。



最早在鹽埕的地點是位於大舞台(註2)和鐵路之間的鐵工局旁邊設宣教所,之後移到新興街上,蓋了教堂建築,當時的名字叫做北野町高雄基督教會,二戰被炸毀,現在那邊還有教堂,不過已經是戰後新蓋的別的教會,在二戰過後曾經有一度在尋找新址,當時的長老和高雄議會議長大力支持之下,在許多教友的資助之下,買下了正在標售的公有地,也就是現址,在1951年落成,便沿用至今,當然周邊還有許多辦公大樓和公共空間是之後才蓋的。



  每週除了做禮拜,還有和社區之間的互動、服務,除此之外教會可愛的地方在於,對於教育這件事情不遺餘力,早在日治時期新興街的教會就有設立幼稚園。在教會服務高齡九十歲的陳老師就是當時幼稚園畢業。陳老師同時也是第一屆鹽埕國小畢業,年輕時也在鹽埕國小教書,現在則還在教會的松年大學就讀。 鹽埕教會除了鹽光幼兒園之外,最特別的是給年長者就讀的松年大學,有分成學士班、碩士班、博學班,陳老師已經在松年大學ㄐㄧ12年了呢!另外鹽埕教會也有跟鹽埕國小合作獎學金,還有彩虹媽媽等服務,為社區進了許多心力!

鹽埕教會在(2023)就滿100年了,最早是叫北野町高雄基督教會,後來新址才叫做鹽埕教會,也是直接用鹽埕這個代表性的名稱,教會在成立組織後的第二年剛好也是高雄州高雄郡廢郡升格為高雄市(註3),所以在2024年高雄市也是滿100歲了呢!到時候要來好好慶祝一下!

註1:是指清國第一次英法聯軍戰敗後,所簽訂的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中包含開放台灣的四個港口,當時使得打狗港瞬間從漁港變成貿易港,不過清國並無心整理港口淤沙和巨石,直至日治時期正式築港,才變成現今的樣貌。 註2:大舞台戲院是1947年由出身澎湖的建築師蕭佛助所設計建造,1953年前臺灣省議員郭國基將此戲院收回自營為全盛時期,在當年有書店、出版社結合電影院,有許多中北部業者都爭相南下考察,建築雖曾被列暫定古蹟,但仍不敵現實狀況被拆除,現改建為住商大樓,有融入大舞臺戲院的建築意象,使人追憶。 註3:高雄郡為臺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之一,隸屬高雄州。該郡之設立是依據臺灣總督府於1920年8月10日公布的府令第47號,於同年9月1日正式實施,直到1924年12月25日因行政區調整,高雄街升格為高雄市而廢止。(參考自維基百科)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瀨南街53號
粉絲頁:鹽埕教會

關注更多濱線熊的故事:https://www.facebook.com/hamahoshi





留言

張貼留言